果博把时钟拨回到2014年4月1日,那一天,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这10年,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把构建大生态格局作为主线,持续在林海大地奏响“生态实践”的激扬乐章。
锦绣山河为名,非凡10年为证,大海林林业局进入了森林经营全面保护发展新阶段。10年来,森林覆被率由95.1%增长到95.89%,森林蓄积由2866.7万立方米增加到3385.2万立方米,荒山荒地面积由1192公顷缩减到339.91公顷。
10年间,大海林林业局积极探索完善“林长+”工作机制,开展“亮剑护绿”林长巡林活动,大力推进林长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工作,不断加强管护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林业局—林场”两级林长责任与“林业局—林场(所)—管护站—生态护林员”四级管护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了“无人机+森林防火、无人机+有害生物防治、无人机+管护巡护”的“空(卫星遥感)+天(无人机)+地(管护站、检查站、瞭望塔)+人(生态护林员)”一体化的管护模式,实现了林业资源保护的创新发展。自2019年开始采用直升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并与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优势互补,开展联合攻关,破解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借助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助力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林桐是标准的“林二代”,技校毕业后成为林场的一名扑火队员。他尽职尽责守护森林资源安全,见证着林区发展的日新月异。“现在科技进步了,无人机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机场式无人机可以24小时定时巡航,红外热成像、激光测量、高空喊话、图像实时传输等功能,有效弥补了地面巡护的监测盲区,为扑火队伍快速抵达、迅速扑灭,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提供有力保障。”看着自动巡航的无人机,王林桐无比感慨。
生态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保护了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有力维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活力,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安全宜居的生态家园。
自2017年开始,每年的3月中下旬,退休职工孙强烈忙碌并快乐着。因为这是海浪河解冻的时候,也是中华秋沙鸭“打卡”海浪河的时候。“中华秋沙鸭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极高。停伐之前,海浪河沿岸找寻不到它们的身影。”孙强烈说,这就是林区生态环境优化的标志。今年他还捕捉到了东方白鹳的身影,中华秋沙鸭的数量也从他最初发现时的两三只逐年增加到多个家族的150多只。
如今,在大海林林业局施业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白鹳、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紫貂、黑熊、金雕、黄猴貂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猪、狍子也经常成群出现在山野丛林或湿地水岸,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提高。
“林业调查人员常年奔走于大山之间,在停伐前,几乎看不到野生动物,也不用担心遇到大型动物出现危险。现在我们上山调查时,都是结伴而行,时常看见野猪、黑熊等动物,有时还能看见老虎的足迹。这就说明停伐后森林资源得到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不光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连野生动物也在咱们的林区安家了。”虽然工作中伴随着危险,但看到生态持续向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验收队长邵纪军仍然很开心。
日历一页页翻过,时间的卷轴上记录着大海林人吃生态饭、打绿色牌的时代变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大海林上演着一幕幕实践创新转化。
李秋冬,一名,转业来到了七峰林场,成为林业采伐大军中的一员。近30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亲眼见证了森工林区从采伐到停伐再到护林的历史性转变。停伐前,李秋冬所在的J50拖拉机班组,每年能完成2000—3000米的木材生产任务。从1995年开始从事集材作业,李秋冬曾经认为木材生产这样的活能干“一辈子”。停伐后,李秋冬转岗开始二次创业,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种植黑木耳走上了致富路。以前靠伐木养家糊口的林区职工,如今护着林子,不仅工资收入不减,而且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又增加了一笔收入,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尊严。
邵纪军,龙江工匠、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20多年,至今仍记得刚听到停伐消息时的担心,“我感觉我们林业调查者的工作要结束了。”停伐后,邵纪军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由采伐林木调查转变为保护森林资源调查”的思想转变,林业调查工作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也更有意义了。“现在上山调查再也看不到大片的采伐林木,映入眼帘的是造林、森林抚育的场景。山上的树木多了,长得也比原来壮了,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停伐后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达到了一定效果,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提升,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蒋春霞,二浪河林场家庭旅馆业主,从1990年嫁到二浪河林场后,一直从事木材生产、营林生产工作,养过猪种植过木耳。停伐后,蒋春霞看到只有一山之隔的双峰林场旅游业已经风生水起,带头将自家6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后用于餐饮和住宿,开始了二次创业,当年收入就超过1万元。尝到甜头的蒋春霞又将老房子进行了翻建,房子越盖越好,接待能力越来越强,2024年旅游日接待游客达70余人次。蒋春霞对未来充满信心。
时下,走进梨树沟苗圃,12名嫁接技术人员正两人一组分散在苗床作业道上,娴熟地对6万余株5—6年生的红松营养杯苗进行嫁接工作。“正常情况下,红松苗需要17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结果期,而嫁接后的红松苗木7年左右就能结果,提前了10年的时间,能够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正在现场跟班作业的大海林局公司苗圃副主任李远光谈到红松嫁接优点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海林林业局持续放大和发挥生态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基地,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2024年开园98天,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收入1.996亿元。
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大海林林业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增绿、提质、增效”为主线,举全局之力推进林区绿化美化工作,提升绿化美化质量,努力打造“花园式”生态宜居美丽新林区。
初夏时节,微风和煦,天蓝水碧。在柳河林场,新栽植的600余株果树迎风摇曳,枝头上朵朵白花绽放。近1公顷的果园、5000余株(丛)金叶榆、王族海棠、红松、桦树、水曲柳、地锦等10余个品种的乔灌藤植物,让这个曾饱受洪灾肆虐的柳河林场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梨树沟经营所家属区内,一排排沿着板杖新栽植的1万余棵五味子已冒新绿。在红旗林场一条500余米长的景观街上,粉红色的钻石海棠、金色的金叶榆、淡粉的榆叶梅、翠绿的云球,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斑斓的春景图……绿化与美化并重,增绿与护绿并行。2024年春,全局共计栽植乔木1.78万株、灌木5009株丛、绿篱1531延长米、藤本植物1.63万株,努力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化格局。
曾经以砍伐为主的“木头财政”变成了生态立企的“森林财政”,转变的不仅是发展方式,更重要的是民生改善。
“以前,我们都是把垃圾倒在道旁的垃圾箱里,有时候一刮风塑料袋满天飞,有的居民嫌路远还直接把垃圾倒在家门口的路边,非常不美观。现在好了,林场每天都派人上门收垃圾,这样大家都很方便。”住在柳河林场的张师傅由衷地赞叹。
“保护母亲河 珍爱大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林海丁香·暖边绿境——创建大美森工”志愿服务活动、爱国卫生环境整治行动……清垃圾、除杂草、排隐患,从“不习惯”到“新时尚”再到“好习惯”,绿色低碳的环保行动已成潮流,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大海林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将始终保持“闯”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答卷,把优异的成绩写在跋涉的每一条河、翻越的每一座山,写在前行的每一个脚印、奋斗的每一个瞬间,写在建设现代化新森工新林区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