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4月14日,太原市“探寻城市废弃物新生之旅”生态科普研学活动,在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和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举办,来自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50余名师生和太原20余名环保志愿者,先后走进垃圾焚烧厂和污水处理厂,“零距离”了解垃圾焚烧处理全过程,解锁“污水变清流”的秘密,体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生态环保主题实践课。
此次活动由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太原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协办,太原市萌芽环保协会、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承办。
“垃圾焚烧后会有污染吗?”“我猜那里肯定会很臭吧?”……带着种种疑问和困惑,50余名师生和环保志愿者首先来到生态科普研学第一站——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该公司采用清洁焚烧工艺,日均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主要负责处理太原市北部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年可产生1.4亿千瓦时电量,除小部分供工厂自用外,剩余电量可满足8万—10万户居民的家庭用电。
走进公司展厅,整个厂区的沙盘模型便映入眼帘。在听了讲解员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流程后,师生们便开启“垃圾揭秘之旅”,实地“打卡”中央控制室、视频监控室等,零距离感受太原市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取得的变化,沉浸式领略太原市的科技之美、生态之美。
在垃圾吊控制室,大家被眼前的巨型垃圾坑深深震撼,只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控硕大的垃圾抓斗——“八爪鱼”,不停地翻滚、抓取、传送,从40多米深的大坑里把垃圾抓起放入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
“我们路过垃圾桶时都能感觉臭味刺鼻,为何厂区和垃圾吊控制室竟然闻不到一点臭味?”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张潇元问道。
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安环部工作人员成文俊介绍,该企业得益于现代技术创新,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垃圾池采用负压设计,把臭味全部控制在了垃圾仓里。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臭气和污水都能得到有效利用,真正把生活垃圾“吃干榨尽”、变废为宝,既为城市“减负”,又为社会提供能源,还太原蓝天白云。
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生活垃圾“吃干榨净”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百闻不如一见。走进厂区看到绿树成荫,看不到黑烟,闻不到臭味,听不到噪声,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这次研学活动实在太棒了!”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曹烜说道。
在研学活动第二站——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只见绿树环绕、碧波荡漾,生态美景让师生们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惊叹声。
太原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首座、“一五”期间国内首批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在经过2022年第四次提标扩容改造后,实现了太原北部城区污水达标处理全收集、全覆盖,服务人口约21万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浑浊的水是如何变清的吗?”“污水处理的原理是什么?”“处理后的水可以喝吗?”……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厂内的污水进水口、集水池、沉砂池、氧化沟、在线监测室等基础设施,仔细了解每个环节工艺流程和污染物处理情况。
在污水处理后的总排口,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取样,将进水样和出水样进行了比对,让大家亲眼目睹生活污水由“污浊不堪”到“清澈见底”的神奇变化。
整个参观过程中,师生们充满好奇、竞相提问,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疑解惑,一步步揭开污水处理的神秘面纱,让大家感受到水资源循环利用所需要经历的繁杂环节和技术处理流程。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政府部门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增强内在治污动力,促进美丽太原建设的内在要求。
早在2008年,太原市生态环境部门就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是全国最早组织开展此项活动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共有生态环境部认定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6家,涵盖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四大类型。
为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真正做到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太原市做了有益探索。“跟着垃圾去旅行”“探寻污水净化之旅”“探秘PM2.5检测”“铁军娃生态环保研学之旅”等活动,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品牌活动,线上和线万人,设立生态环保公众开放日的企业事业单位超过20家。
“走出家门,走入现场,这样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非常好,一方面可以加深市民对太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人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期待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太原市民丁义斌感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