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2017年以来,新村乡积极探索垃圾分类长治模式,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数据显示,上海市2019年到2024年进行了10次考评,在各街镇综合考评结果中,新村乡有3次夺得第一名,8次名列前3。一起来看看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哪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的“新村探索”。
“沪尚回收,回收彩电、冰箱、废铁、纸板、泡沫、旧衣服……”日前,“沪尚回收”服务点工作人员任琪懿骑着车、带着秤,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村民袁祝明家中,将可回收物分类称好,并将电子秤自动打印出的小票和相应的现金当场交到村民手中。不过5分钟的时间,袁祝明家的废品就“变现”了。“屋里有废品,电话一打就上门来收了,蛮方便的。”袁祝明说。
去年以来,新村乡在全乡6个村全面推广“沪尚回收”工作,实现了服务点全覆盖,上线了“沪尚回收”小程序,受到了群众欢迎。“我们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小程序不会扫”……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群众也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辖区老龄人口多、可回收物处置不便等情况,新村乡今年新制定了“沪尚回收”预约式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提升群众的交投、交售体验。
“一方面,乡里以户为单位,印发便民服务卡5000余张,包含服务点地址、回收参考价格、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给每个服务点配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方便村民交投、交售。”新村乡生态保护和市容环境事务所所长高磊介绍说。
小小一张卡片,打通了新村乡回收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老年人跨过了“数字鸿沟”,让可回收物在家门口就能变现。此外,新村乡今年还进一步优化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比如各村固定回收服务点的服务时间原本为每周10小时,如今延长为每周10-15小时,让卖废品不再是一件麻烦事。
清晨,新中村3队村民施阿姨拎着垃圾,来到家附近的垃圾投放点,挨个打开垃圾桶,将分好的生活垃圾一一倒入桶内。
这是新中村3队的新悦坊生活垃圾投放点,木棚里面摆着四分类垃圾桶,墙上挂着“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及党员连片包户公示”牌,上面写着每户当天的投放时间,还有4户没有投放时间记录的村民,备注着“外出”。在棚子一旁,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有该投放点的垃圾收集员、定时定点志愿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现在都很自觉的,不用谁来说,大家都把湿垃圾、干垃圾一样一样分开。”在施阿姨看来,这么多年来,垃圾分类已经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
这样的投放点,在新村乡共有46个。以往,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是上门收集,垃圾桶都放在家门外,环境脏乱,特别是到了夏天蚊蝇乱飞、气味刺鼻。新村乡在全区率先开始试点定时定点投放,实行“户分、户投、乡运、乡处置”的运行模式,村民户上分类后自行到指定投放点进行干湿垃圾分类投放。
从家中走到投放点,这个点应该设在哪儿?以首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试点的新中村为例,该村村民中老年人居多,村委会实地调研,确保每个村民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00米,设立了11个投放点。
针对初期群众思想观念转变难题,新村乡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力量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定时定点投放等宣传,制定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党员连片包户制度,带动周边群众做到“户上分一分,路上送一程”,完成了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参与的转变。
村民们告诉记者,刚开始,党员志愿者每天会在公示牌上,记录下每户村民的投放质量,比如“三角形”就表示分得不好。现如今投放质量普遍过关,投放质量这一栏也随之“功成身退”。随着分类实效稳定,乡里又做了进一步优化,改成定点不定时,村民随时都可以来扔垃圾。
从“定时”到“随时”,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群众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成为了垃圾分类的“主动参与者”。“现在我习惯了每天早中晚过来检查一下,看看桶里投放的情况,打扫一下投放点的环境卫生。”老党员袁伯铭是新村乡定投点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脑海里对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极少会分错。“大家对垃圾分类还是挺欢迎的,因为家里环境清洁了,苍蝇、蚊子都少了。”
在新村乡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有一块大屏幕,上面跳动着各类数据。今日垃圾收集量、收集员轨迹、定投点数量……各类信息一目了然,包括这段时间垃圾分类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也会弹出预警信息。
以前,由于农村地广人少,垃圾收运有时候会“掉链子”,有的收集员会隔天收,甚至发生过干垃圾、湿垃圾混装的现象。针对收运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新村乡在全区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乡“一网统管”平台,建成新村乡垃圾清运监控台,做到问题的巡查、整改、核查全过程管控,精确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工作人员。
新村乡湿垃圾处置站,是湿垃圾循环利用的地方,全乡19个垃圾收集员每天都会把湿垃圾运送到这里进行资源化处置。一名工作人员拉过一只垃圾桶上秤称重,同时指着桶上一个白底带图案、文字和编码的卡片,向记者介绍说,“乡里每个收集员的湿垃圾桶上,都有这样一张‘身份证’,称重后的数据会实时上传到平台。谁没有把湿垃圾运过来,或者谁运过来的湿垃圾重量较之以往有异常,立马就能知道。”
记者了解到,每辆收运车辆还加装了GPS,且固定收运路线、垃圾箱点位、车辆停放位置等,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数据化体系,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环节全程监控,从而使垃圾分类工作‘管在日常、抓在平常’,能够紧紧地把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抓在手里面。”高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