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走在现在的杭州街头,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扔个垃圾有点难了:路边的果壳箱少了,一米多高、“肚量”很大的塑料垃圾桶也鲜见了其实,这是杭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举措之一,取消了主要道路上垃圾桶随处可见的情况。同时,垃圾桶设置均有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两种,引导大家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
那么,垃圾桶减少的变化杭州市民能适应吗?记者走访了杭州最繁华的龙翔桥一带,发现总体来说情况还不错,但垃圾分类仍有改进的空间。
上周末,在杭读大学的小李与同学到龙翔桥逛街时,一人买了一杯奶茶,奶茶喝完了,问题也来了,“找不到地方扔杯子,原来随处可见的果壳箱现在不容易见了。最后还是在商场里找到地方扔的。”
“我发现这种情况(果壳箱减少)已有一段时间了,所以现在出门都是自己带杯子,干净又省事。”在东坡路平海路口公交车站,正在等公交车的杭州市民谢女士说,“我包里还会随身带一个塑料袋,万一路上找不到果壳箱,我就带回家扔。”
东坡路,距离杭州西湖喷泉很近,由于这里有不少商业综合体,是西湖边人流量最大的道路之一。
记者从东坡路庆春路走到东坡路平海路口,百米左右的道路上,除了公交车站有果壳箱,记者只在一家杂货店、一家奶茶店门口看到有个灰色的小垃圾桶。奶茶店的服务员看记者在找地方扔垃圾,热心地说:“喝完后可以把杯子给我,我们店里有垃圾桶。”
“你不说,我倒也没感觉,现在看看还真是的。”正在延安路逛街的市民骆小姐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路上的果壳箱蛮多的,而且里面的垃圾不少。印象中,双休日下午5点左右路过丢东西时,往往都满了,甚至会溢出来。”
几乎天天都去西湖边晨炼的王女士说,路边的果壳箱“减少”已有一段时间了,但有个地方肯定会有:公交车站,自己有垃圾的时候就去那里扔。
“G20峰会前后,我们就开始进行调整了,最近一段时间所有的调整都到位了,效果也开始显现。”杭州市城管委市容中心分类科科长曹勐琦说,“对于大的塑料垃圾桶,要求重点道路上不能出现,商家有需求的入户摆放。今年6月底前,杭州市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区域内的生活小区、单位、窗口地区及其他公共场所垃圾桶进行了整治,为了做到规范设置分类投放,消除不符合分类要求的杂色垃圾桶,对于在使用的垃圾桶出现破损等情况都及时进行了更新,仅今年以来就投放新桶9万个。”
曹勐琦表示,从总量上来说,路面上的果壳箱并没有减少,而且还是按国家标准一般道路150米设一个、重点道路100米设一个。另外,根据杭州的垃圾分类要求,所有果壳箱都是双桶的,分为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种,按人们的丢垃圾习惯,对果壳箱所设置的位置进行了优化,一般公交车站、路口等容易出现人群停留的地方都设置了。
“现在乱丢垃圾的人少了很多。”满福贵是东坡路上的一名保洁员。在杭州做路面保洁员已有12年。谈起垃圾桶减少对工作的压力,他说比想象中好多了,“乱扔垃圾的不多,就连双休日、节假日也还好。这个季节路上最多的就是果皮。”
满福贵说,他一般都是早上5点上班,路上清扫一下,进行责任范围路面上的果壳箱清理,“到了中午11点左右,清理到的垃圾就能装一个垃圾桶。”他指指放在巷内角落的黄色垃圾桶说,一个桶差不多是120升的量。到了下午班,也就半桶左右,“从总量上来说,这几年变化不大。”
赵冬霞是延安路上的一名保洁员。她工作的范围是延安路庆春路到学士路这一段。上午10点,她拖着黄色垃圾桶在沿途清理。
“我们这里是示范街,垃圾桶不能随便放在路上,所以,差不多到了清运时间我就要拖到集置点。”她一边说,一边打开垃圾桶盖,“这都是一早上清理出的垃圾,这个季节树叶多。平时奶茶杯子最多,还有就是串肉串之类的竹签。只要不是五一、十一假期期间,总体来说乱扔的人都不多的,大家还是会找果壳箱之类的地方丢。”
路边的果壳箱设置位置调整,“大肚量”的垃圾桶也不像以前那样随处可见了。以前,沿街的商铺门口都至少有一个垃圾桶,但记者在东坡路、延安路、平海路、解放路等西湖周边的道路上转了转,发现都不大有了,基本都进巷或入店了。
延安路与长生路交叉口一家奶茶店的服务员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店里的垃圾桶都要掐着垃圾清运的时间点送去附近的清运点,“我们这一片的清运点在长生路与东坡路交叉口。”
记者在清运点看到,这里有块牌子,上写:上城区“五定五公开”集置点公示牌,作业点名称为东坡路66号集置点。上面还标明了清运车辆、清运时间、责任人、监督电话等信息。
上城区市容环卫亮灯监管科工作人员徐玮栋说,上城区不少道路都是杭州的主城区主干道,路虽不宽,可由于离景区近,都是重点关注路段。为了消除垃圾桶乱放带来的环境等问题,他们推出了好几个像东坡路66号集置点这样的地方,由于这是上城区第一个集置点,所以当初还设立了牌子,其他地方则不一定设牌了,“集置点主要集中在沿街商铺、餐饮店集中的地区。平时,垃圾桶就在店家,到了清运时间点拖出来。清运过后,店家再将垃圾桶拖回店内。”
徐玮栋介绍,一天4次清运时间是在设立之初与商家协商好的,和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方一样实行定时清运。如果店家错过这个时间,就要自行负责,“基本上是保证白天垃圾当天清,晚上垃圾隔日清晨清。”
根据杭州市城管委市容中心的介绍,此番垃圾桶位置的设置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垃圾分类。但记者调查发现,路面的垃圾分类情况并不乐观。
上午9点,记者再次来到东坡路66号集置点时,这里已经放着11个黄色的塑料垃圾桶,除了2个外,其余每个桶里都有垃圾。记者随机打开了几个垃圾桶看到垃圾分类情况并不好,有些桶里能够看到剩菜剩饭等明显的厨余垃圾,其中还混杂着一些串烧烤食物所用的长竹签。
“我们店里就一个桶,我不晓得的,开店以来都是这样的。”10点左右,一个穿着黑衣的男子来拖走了其中一个黄色塑料垃圾桶,桶身上还写着“麻辣烫”字样。
“每天差不多一桶,晚上关门时拖出来放在这里,早上开店了再拖回去。”对于记者问他店里是否区分厨余垃圾与一般垃圾,男子没正面回答。
10点20分左右,一辆车身为黄色的垃圾清运车到达东坡路66号集置点,两名穿着工作服的垃圾清运人员下车后,打开后车厢、铺好地垫便开始作业。
“我们的车身是黄色的,所以只运黄色垃圾桶的垃圾,至于里面有什么我们没法管,不会因为桶里装着厨余垃圾而不倒。”其中一名清运人员说,“其实这里的情况还算好的,这一带大一点的餐馆厨余垃圾都是集中清运的,但个别小饭店比较麻烦。”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可能最头痛的还是厨余垃圾,因为不少是湿答答、有气味的。“厨余垃圾桶我们一般都是让商家到了清运时间再拿出来,不然的话太影响环境了。”徐玮栋说,商家产生的厨余垃圾,去年整个上城区日均是30吨,今年日均预计会达到50吨,“商家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我们出标准后由店家自行采购,桶色要求必须是绿色的,这样方便清运工人识别。”
徐玮栋说,起初确实有部分大型餐饮店不愿配合,但在街道等劝说与管理下,几个月下来大家基本习惯了。
曹勐琦告诉记者,上城区对大型餐饮店实行厨余垃圾统一清运还是有效果的,其他城区也在推广。
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方,居民垃圾均实行定点清运,而且像废弃沙发等大件垃圾还不是每天清运,要一周或两周才定点清运一次。那么,等商业区的餐饮定点、定时清运成熟后,居民垃圾也会实行定点、定时清运吗?
“暂时还仅在小范围开展试点。”曹勐琦表示,杭州的垃圾分类还处于一步步规范阶段。截至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垃圾分类生活小区2672个,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达130万余户,“今年年底前,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主城区90%的生活小区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一方面积极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分类的质量,减少现在不分类、错投问题较多的现状;另一方面,杭州在今年也严格落实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重新喷涂分类颜色及更新的车辆563辆,做到了绿色垃圾直运车对应绿桶收运厨余垃圾,黄色垃圾直运车对应黄桶收运其他垃圾,避免前期直运过程中虽然分车运输却产生混运的误会,“大家也可以一起来进行监督。”
说起垃圾分类,曹勐琦说,现在杭州的生活垃圾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是浪费的。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急剧萎缩,主城区回收网点从2014年的453个,下降到2017年6月的119个,回收量也从2009年的180万吨,下降到2017年的102万吨,市民投售废品难的问题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废品回收的价格偏低,居民的回收积极性不高,原来的拾荒大军是垃圾分类中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而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队伍几乎没有了。一些生活中产生的废弃塑料制品、泡沫制品、玻璃制品、废弃家具等大件物品等,仍大量混入生活垃圾,既影响了分类质量,也增加了末端的处置压力。
“这个问题也会逐步得以解决。”曹勐琦说,杭州市商务委牵头制定的《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实施意见》,已被杭州市委列为重点改革议题,既要让这些回收网点合理布局存在,又要让它不再像以往那样破坏环境,而且还让它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升级转型。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居民小区和单位普遍设置回收网点,让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年总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另外,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产生的商品过度包装、快递行业废弃物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