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中国)官方网站-综合赛事平台不起眼的垃圾处理 “莫拉(奶奶)”竖起大拇指大大点赞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5-10
 果博坐落在澜沧江畔的吉塘镇,藏语意为“安逸美丽之坝”,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西北部,距邦达机场63公里,是察雅县的门户,也是川藏公路南线、滇藏公路至昌都的必经之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察雅县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按照自治区、昌都市相关吉塘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总体部署,于2015年全面启动吉塘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如今的吉塘镇,已成为一个“文明、卫生、宜游、生态、环保、民族团结、双拥模

  果博坐落在澜沧江畔的吉塘镇,藏语意为“安逸美丽之坝”,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西北部,距邦达机场63公里,是察雅县的门户,也是川藏公路南线、滇藏公路至昌都的必经之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察雅县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按照自治区、昌都市相关吉塘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总体部署,于2015年全面启动吉塘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如今的吉塘镇,已成为一个“文明、卫生、宜游、生态、环保、民族团结、双拥模范型”的特色小城镇。

  吉塘镇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兼吉塘社区向巴扎西意味深长地说,垃圾处理看似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长远地说,却关乎子孙后代。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垃圾处理看似是很小的措施,却有助于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更为曾经生活环境脏乱差的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多方面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居住环境卫生的改善、生活的便利、健康保障和经济发展等。这些提高不仅让农牧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向巴扎西说,回顾搬迁前的吉塘镇,冬季、春季风沙遮天蔽日,白色塑料满天飞扬,村里的垃圾随处可见,苍蝇纷乱飞舞。加上村民居住分散,生活垃圾收集困难。垃圾的处理方式仅仅是定期找一僻静处填埋或者焚烧。这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对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水源地非常不利,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惠民政策的不断提升,察雅县政府为镇里引进了纳米波生活垃圾处理器,打破了常规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做到了生活垃圾不出村、日产日清。每个站点也为当地提供了两到三个就业岗位,使农牧民可以更加便利地处理生活垃圾、更加轻松地保持环境卫生。这种垃圾处理模式消除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环境,降低了疾病的滋生概率,大大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垃圾再也不用堆积成山,回归了蓝天绿水,建设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小小的垃圾处理,却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大大的赞誉和满意度。卡贡村七十多岁的莫拉(奶奶)仁钦卓玛竖起大拇指说:“现在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和过去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如今国家政策好、我这把年纪了,虽然生活在乡村,可你看我的生活质量,村里的卫生环境,村里的羊肠小道,家家户户鲜花满园,院前院后果树成林,一点也不比城市差。”

  图为卡贡村莫拉仁钦卓玛在向记者介绍生活环境改造前后时比出了“天上地下”的手势 摄影:王淑

  吉塘镇的村民阿泽是一名工地施工方监理。他介绍说,过去的工地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如今国家为工地和村里配备了垃圾桶和垃圾车,同时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宣教,还会亲自带头捡垃圾,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培养了起来,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阿泽对我们说:“过去苍蝇嗡嗡嗡地满客厅、厨房飞,现在咱客厅、餐厅里哪还能看到一只苍蝇。村里的专干手把手地教我们垃圾分类,清理垃圾,及时送到垃圾处理点。环境改变了,难闻的味道没有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舍不得走了。”今年76岁的老村长罗布回忆称:“我小时候村镇里会有狗熊,现在环境好了,狗熊再也不来城镇里了,每天下午四五点还能看到野生岩羊下山喝水。”

  近年来,察雅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王金辉告诉我们,县政府在全县推广纳米波生活垃圾处理器项目,目前全县共有十个这样的垃圾处理点,各乡镇有七个,铁路线段有三个。他说,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又是大江大河的源头,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在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如今,气候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全球暖化正在加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纳米波生活垃圾处理器项目重庆外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晨介绍称,纳米波生活垃圾处理器是一种除填埋、焚烧之外的颠覆性垃圾处理方式,实现了生活垃圾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分布式处理,解决了传统模式存在的占地面积大、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困难,可以同步解决对气、水、土的二次污染问题,具有排放无害化、生活垃圾减量化、残留物资源化(处理后的残留物经制肥后可用于园林绿化养护)、高寒高海拔全场景、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开启了微氧、低温、分布式、无害化处置西藏自治区农牧区生活垃圾的先河。

  生态兴则文明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从果树成荫的卡贡村到街道整洁的吉塘镇,从雅江两岸的“绿色长城”到藏北羌塘的“动物乐园”,雪域高原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彰显出我国绿色发展的勃勃生机。(中国西藏网 文/王淑 张晓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初至昌都,聆听到高原的乡音,乡愁瞬间回归到这片高原大地,感触不能自已。[详细]

  实现经济、生态利益双丰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社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详细]

  5月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下辖的左贡、江达、卡若区三个中队以及边坝、芒康、贡觉三个驻防分队,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提升师生消防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